高碑店市幸福路小学论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搜索
 
 

结果按:
 


Rechercher 高级搜索

最新主题
» 六年级的同志们,进来看!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10-12-04, 16:26 由 游客

» 学校是否考虑组建一支乐队?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10-09-09, 21:23 由 931585130

» 拖堂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10-07-07, 13:18 由 游客

» 天气热了,解决一下一年级8班的吊扇问题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09-05-07, 22:45 由 小鱼

» 孝敬父母 学会感恩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09-05-07, 17:28 由 Admin

» 夜幕省思文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09-05-07, 16:04 由 Admin

» 晨起自勉文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09-05-07, 16:01 由 Admin

» 缅怀烈士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09-05-03, 21:20 由 跳跃的五线谱

» 论坛权限放开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2009-04-24, 19:01 由 兔子萌萌琳曦爱

十一月 2024
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
    123
45678910
11121314151617
18192021222324
252627282930 

日历 日历
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

向下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

帖子  Admin 2009-02-18, 09:18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
心灵素质提升教育
2007416日 于郑州大学讲演
一、前言


尊敬的校领导、尊敬的海内外嘉宾、各位同学:大家好!

此次净空承蒙河南省领导的邀请,参加黄帝祭拜大典。又蒙大学邀请,来到贵校参观学习,有缘与诸位仁人大德聚会一堂,谈谈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报告。净空感到非常荣幸,非常难得!
二、和谐安乐的泉源


中华儿女,无不自称为「炎黄子孙」。最近,我家族弟将珍藏多年的家谱给我看,厚厚的一大迭,三十三册。徐氏家族可上溯至四千五百多年,代代相传,到我这一代,是黄帝的一百三十六代子孙。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,徐氏这个姓,是从他的次子昌意传下来的。这些渊源,我们从中国的家谱、历史记载都可以考查得到,非常清楚。追本溯源,对「炎黄子孙都是一家人」就会有清晰的概念。特别是此次参加祭拜黄帝的大典,更是倍感亲切。

过去中国家家都有家谱,对整个家族的历史有详细记载。知道家族历史,对家族自然生起亲爱之情。能爱家者,才知道爱国。并逐渐将爱心推广至对全民族、全人类、对天地万物,达到「世界一家、宇宙和谐」的大同境界。中国人最重视家谱,实有其重要意义。

家谱中更重要的部分是家训。长辈们把老祖宗世代人生体验的精华代代相传,融会贯通,记载成文字,作为后世学习的典范。后代子孙秉承先人千百年的智慧经验结晶,可以避免走许多冤枉路。这是人类文化的瑰宝,也是人类物质、精神文明的泉源。今日人类疏忽传统,疏忽老祖宗的智慧结晶,处处讲求创新,自以为进步。岂知走到尽头,无路可进,才逐渐体会传统文化的珍贵,老祖宗的智慧高明。

君不见今日社会科技发达,但却同样面临着贫穷匮乏的窘境,较之以往,实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何以故?所谓「贫」有两种,一种是物质生活的缺乏,另一种是精神文化的缺乏。最近北京同学邀我和大家谈谈「如何进行精神扶贫、文化扶贫」,可见得这个问题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严重性。仔细思考,物质与精神,二者何种更重要?我们看看古今中外,大贤大圣,几乎物质生活都相当贫乏,在中国,诸位所知道的孔子、孟子,都属于清贫。尤其是孔子的学生颜回,这是夫子最得意的一位门生,夫子常常赞叹他。但他在所有同学里,物质生活是最贫乏的。箪食瓢饮,吃饭连一个饭碗都没有。用竹子编成一个小篓,当作饭碗盛饭;喝水用个瓢,没有杯子。过这样的生活,他非常快乐;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。由此可知,幸福快乐与物质生活不相干,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探索。

所以圣贤、佛菩萨为我们示现,究竟幸福快乐的生活是不是建立在物质的享受呢?印度的释迦牟尼是王子出身,十九岁放弃王位,舍弃荣华富贵的生活,出去求学。他一生坚持三衣一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;不以此为苦,反而快乐无比。当时多少国王、大臣,大富长者,都做他的弟子,都向他学习。可是世尊没有接受他们的供养,一生没有建过寺庙。偶尔也接受礼请,在他们的讲堂精舍里讲学授课,讲完就走了。最后入灭在双树林间,没有在房屋里。走的时候是在野外,这个示现意义很深,是在告诉我们,幸福快乐是建立在精神文化的基础上,与名利和五欲六尘生活毫不相关。我们必须对这桩事深刻体会,才真正知道应当放下。
三、自性本具一切万法


释迦牟尼佛年轻,王子出身,聪明绝顶,我们能想象得到,他的机缘一定非常殊胜。十九岁出去参学,印度当时所有宗教的高人,学术界的大师,他都有机会接触到。学了十二年,到三十岁时,认为这些宗教学术都不究竟。为什么不究竟?三个问题不能解决,第一、众生的烦恼和痛苦,诸如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求不得、爱别离、怨憎会等等,是怎么来的?没人知道。第二、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?没人知道。第三、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?也没有人知道。所以说十二年的参学不究竟,不能解决疑问。于是他再到恒河边上大树底下,静坐入定,把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。这一放下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所有的疑问统统解决了。释迦牟尼这个表演,使我们深刻领悟,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界限就在于「彻底放下」!世间的四禅八定,能突破界内的空间维次,没有把妄想、分别、执着真正放下,就叫「世间法」。放下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才是「出世间法」。世出世法了了分明。换而言之,世间法学也行,不学也行;释迦牟尼佛示现学了十二年,然后放下!

在中国也出现一尊佛,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他为我们示现,不识字,没念过书,也没去参过学。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,他一天也没学过。五祖为他讲解《金刚经》大意,讲到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惠能豁然大悟。他怎么悟的?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。所以,放下就是!

放下之后,他的境界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的境界完全相同。《坛经》上记载,他说出彻悟的境界: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」,自性是我们的本性、真性。中国古人也说「人性本善」,「善」的意思很广,清净是善,本来清净,没有染污。「何期自性本不生灭」,没有生死。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,「具足」是没有欠缺。具足什么?佛在《华严》上所说: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如来就是自性,我们跟一切诸佛一样,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、德行、能力、福报,无量无边,平等平等。能大师觉悟了才知道、才发现了。我们今天是迷失,并不是真的失去;只是迷,不起作用。又说「何期自性本无动摇」,「动摇」指的是念头。凡夫前念灭后念生,妄念纷飞,是假的,是妄念。真心不动。最后说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,这句话很重要,宇宙从哪来的?十法界从哪来的?六道轮回从哪来的?是自性变现出来的,所以《华严》讲「唯心所现、唯识所变」,自性能生万法。

惠能说出这五句话,五祖很欢喜,行了,真的开悟了,即将顿教并衣钵传给他,他就是第六代祖师。那时能大师二十四岁,他为我们表演的--放下就是!妄想、分别、执着放不下就叫凡夫,放下就是佛。我们什么时候放下,什么时候成佛。当知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成佛即是自性圆满流露,自性纯净纯善。所以我们今天讲的精神扶贫、文化扶贫,在佛法里,是究竟彻底的消灭贫富之别。贫没有了,富就不存在。贫富是对立的。自性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这才真正得到大圆满。

释迦、惠能两尊佛的示现,我们若能体会,就得大自在、大智慧、大富贵,成就大德大能。因为我们本来是佛,圣贤教育就是帮助我们恢复性德,如是而已。首先我们把大前提说出来,各位从这个地方建立清净信心,这个路怎么走法,就明白了。
]
[/b][/center]


由Admin于2009-02-18, 09:36进行了最后一次编辑,总共编辑了2次
Admin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202
注册日期 : 08-12-24

http://xingfuluxiaoxue.123ubb.biz

返回页首 向下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 回复: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

帖子  Admin 2009-02-18, 09:19

四、回归自性 反璞归真


在全世界,中国人可说是最懂得教育的;深知教育的真实内涵与重要性,五千年前老祖宗就说出「人性本善」。《论语》里所说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是不是孔子的发明?不是,孔子自谓一生述而不作。也就是说,他所学、所行、所讲、所教的,都是古圣先贤所传述的。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一样,也是述而不作,他一生所修所讲,皆是古佛所传。「古佛」,即是自性本具,自性本有,不是学来的。

所以中国人讲教育,《三字经》前面八句话是祖传的。「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苟不教,性乃迁。教之道,贵以专」。谈到精神教育、文明教育,这八句是最高的指导原则。这个原则是真理,超越时间,超越空间。超越空间,没有中外之分;超越时间,没有古今之分,万古常新,故云真理。违背了它,就会惹来麻烦,会惹来灾难。觉悟了之后,本来就是。顺着这条路子走,这是一条康庄大道,超凡入圣之道。

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个「初」不是讲出生,而是「本来」,你的自性本来是善,现在还是善,永恒不变,纯净纯善。为什么现在不善?底下讲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关键在「习」。从「性」上讲,凡夫与佛圣没有两样,性体、性德、性相、性用,完全相同。若是迷失自性,就随顺习惯,所谓「近朱则赤,近墨则黑」,凡夫必定受外面环境的影响,于是教育就非常重要。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如果不教,他会随着环境产生变化;接触不善的环境就变得不善。但不善属习性,不是本性。于是教育从此兴起。怎么教法?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。佛家讲戒定慧三学,「定」是枢纽;这个「专」字就是定。所谓「因戒生定,因定开慧」,「慧」是终极的目标,是本觉。「戒」是规矩,依照这些方法、规矩学习,就能得「定」。定生慧,智慧开了,才能真正解决一切问题。

现代教育让学生学得很多,学得很杂,效果呢?学到许多知识,但是心浮气躁。心浮气躁与自性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,不但道业不能成就,世间学术都不能成就。世间所有学术都必须专心才能学得成功,心浮气躁者焉得成就!
五、教育原点 父子有亲


今天全世界都在探讨怎样化解冲突,怎样能恢复安定和平。彻底解决之道,还是要靠先祖黄帝所传的文化教育。「父子有亲、君臣有义、夫妇有别、长幼有序、朋友有信」这五伦的教育不是哪个人发明的,不是哪个人创造的,而是一切众生本具性德。也就是说,本来如此,它是大自然运行的法则,大自然本来的秩序。大自然的规律就是「道」,人能随顺大自然就是「德」。随顺自然的规律,称之为「德行」。违背性德,一切天灾人祸、复杂纷扰的问题必将随之而生。

传统文化本性本善教育的原点,即是「父子有亲」。「亲爱」,父母对子女、子女对父母这种亲爱是天性。现在父子没有亲爱,那是习性,不是天性。天性从什么地方看?细心观察非常明显,小孩出生三、四个月,你看看儿女对父母、父母对儿女的那种亲爱的表现,完全是无条件的,这是天性。等婴儿慢慢长大就变了,那是什么?习性。现在为什么儿女不孝?父母不慈?都是习性当家作主,迷失了天性,所以产生诸多社会问题。中国教育是真诚爱心的教育。教育第一个目的,是希望「父慈子孝」,让父子本具的亲爱永远保持,这一生决定不会改变。其次,从这个原点出发,然后将之发扬光大,由爱自己的父母扩大到爱家庭、爱家族、爱邻里乡党、爱社会国家、爱整个人类!《弟子规》所说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将爱心扩展至虚空法界,决定没有伤害众生的念头。
六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


真诚爱心必须落实在日常生活、处事待人接物中。否则仅成儒学、佛学,是一种学术思想,无法解决问题。唯有笃行实践,学儒学佛、学圣学贤,才得真正智慧,真实受用--孔子所说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佛家所说的「常生欢喜心、法喜充满」。

真诚爱心落实在生活中,就是懂得尊重别人,这是爱的表现。不懂得尊重,就没有爱心。真正爱人,必定懂得尊重别人、敬爱别人、关怀别人,照顾别人,帮助别人。别人不尊重我,我尊重他;别人不敬爱我,我敬爱他。这叫学儒、学佛、学道。若非如此,纵然讲得天花乱坠、著作等身,仅止于儒学、道学、佛学。儒家作学问有五个次第:「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」。儒学仅止于前四,没有真正笃行。笃行必须从尊重别人、敬爱别人开始。尤其对犯过失的人,我们瞧不起他,我错了。应知他犯过失是他的习性,他的本性本善没变,他本来是佛,本觉本善,我们可不能小看他。这是「儒学」「学儒」、「佛学」「学佛」两种差别不同。关键在于笃行实践。

五伦中的君臣,也就是现在讲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。一个公司行号,老板是领导,员工是被领导。老板怎样爱你的属下、爱你的员工?员工怎样爱老板?这是「义」。父子的亲爱表现在上级与下级之间称之为「义」。

表现在夫妇就是「夫妇有别」。「别」是不同的责任。夫妇组成一个家庭,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,一个细胞。家庭中两个重要的工作,一是家庭经济,一是教育下一代。所以男主外、女主内。男性到外谋生,负担家庭经济;妇女则在家担任教育下一代的使命。内比外更重要。中国人讲「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」,「后」不是说儿孙多,而是指儿孙里有没有能继承家道、家业的人?有没有继承家庭传统、继承家庭事业的人?这要靠母亲的教导。

由是而知,家里能不能出圣贤,完全依靠母亲教化。孔子是母亲教出来的,孟子是母亲教出来的。中国古圣先王哪个不是母亲教出来的?所以中国人,先生称妻子为「太太」。什么意思呢?「太太」是圣人,这个名词是从周朝来的。周朝开国三位君王都是圣人。周文王,他的祖母太姜,他的母亲太任,他自己的夫人太姒。太姜生王季,王季是文王的父亲;太任生文王,太姒生武王、周公,都是圣贤人。所以周朝开国三位夫人,世称「三太」,「太太」这个名称从此得来。家庭组织,家庭里总希望新妇效法圣人,将来养育的子女都是大圣大贤。这个名称是多么的尊贵!天天喊着「太太」,自己要警觉到我像不像太姜?像不像太任?像不像太姒?太任怀文王时就开始教育,重视「胎教」。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端庄谨慎,为什么?她知道自己起心动念会影响胎儿,言语动作也会影响胎儿。因此,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言行全都要放下,全都要舍弃。她生下的婴孩,就是周文王。周朝享国八百年,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。所以「太太」这个名称确实是非常了不起。这「别」就在此地,有个别的任务,你必须要完成。否则自己的事业做得再辉煌,后继无人,功业还是等于零。

亲爱落实在兄弟上,就是有「序」,「长幼有序」。落实在朋友上,则为有「信」。就是一个「爱」字,演变出这么多的名词术语。所以中国五千年的教育内涵,从幼儿、***直至老年,均以真诚爱心为宗旨,不离五伦道德教育。

由此可知,「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」这五个学习次第,「行」特别重要,必须把前四者所学到的,认真落实。落实首重「修身」。修身在《大学》里讲得很清楚(《中庸》谈理论,《大学》讲方法),首先要把对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的欲望,尽量放下。在佛法里讲「断恶修善」,这是修身。中国传统教学里讲「言忠信、行笃敬,惩忿、窒欲、迁善、改过」,与佛法所说的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、「断恶修善」是同一个意思。必须以修身为本,仁义胜过物欲,才能真正正己化人。从自身的和谐安乐,帮助一切众生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,获得真实永恒的和谐安乐。如果还受外面名利,财色名食睡的诱惑,就很难成就,必须时时警觉。受欲望诱惑,是迷失自性,随顺烦恼习气。随顺烦恼习气就是造业,所造的不善业必定感得不善的果报。
Admin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202
注册日期 : 08-12-24

http://xingfuluxiaoxue.123ubb.biz

返回页首 向下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 回复: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

帖子  Admin 2009-02-18, 09:25

七、自然环境随心而转


今年全世界每个人都感到气候异常,冬天温暖,暖冬;现在是春天,应该开始暖和,却又变成寒冬。这个现象即是古人所说的「上天垂象」,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。我们应深刻反省。佛法讲得很透彻,「境随心转」、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外在的环境,人事环境、自然环境都是随着我们的心念而转。众生心善,则境缘无一不善,日月清明,风调雨顺。若是众生心存不善,充满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,环境就会异常变化,多灾多难。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很清楚,贪心炽盛,感应水灾。瞋恚感应火灾,火山爆发,气温上升;地球发脾气就是火山爆发。愚痴所感的是风灾。傲慢所感的是地震;傲慢是不平,不平就震动。贪瞋痴慢是四种灾难的真因。所以佛教我们化解灾难,唯有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。这个道理我们从日本江本胜博士水结晶的实验得到证明。确实是「境随心转」。人心纯净纯善,外面灾难自然化解。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即是「看破」,明白事实真相。下手之处,还是必须笃行实践,彻底放下贪瞋痴慢,真正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。
八、「人定胜天」的省思


今日科学技术发达,人们沈迷其中,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。但是也有少数人,从高科技反思、觉悟,深知科技的发展对人类不仅没有好处,到最后是导致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绝灭。这个现象似乎现在我们也看到了。迷于科技的人,认为人定胜天,人有能力胜过大自然,改变大自然的规律。没错,今天人类确实改变了大自然,可是大自然的回报,则是人类是无法承受的。地壳的变化,海水的上升,全球气候的异常,这是大自然的回报!科学无论如何发达,到了人类无法再在这个地球生存时,方始觉悟。究竟是人胜大自然,还是大自然胜过人?!

中国古人所说的「人定胜天」,有其精义。现在人完全错解了,以为人一定可以胜过天;中国古人说的话不是这个意思。「人定胜天」,意思是「人」心要「定」下来,就能胜过大自然,外面自然环境都恢复正常。为什么?大自然现象是随顺人心而转变,人心要是定下来,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回归到真性,外面自然环境也会恢复正常,日月清明、风调雨顺;即是华藏世界,极乐世界的圆满境界!
九、一味真诚 纯净纯善


净空学习圣贤教诲五十六年,提出二十个字: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和敬」。这是我修学的纲目、心得,并以此勉励同学一起认真学习: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这是修心。一切时一切处,无论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(「缘」是人事环境,「境」是物质环境),我们只用一个「真诚心」。别人对待我不真诚,欺骗我、侮辱我、陷害我,我对他只有一个真诚。为什么?因为他不修行;我则真干。真干就要跟圣贤人学,释迦牟尼佛真诚,孔子真诚。我可不能跟一般人学。一味真诚,学久了就得受用,心安理得。学清净心,不受染污;修平等心,修觉而不迷,修大慈悲心。「心」还是抽象的,如何落实?落实就是「看破」,明白了。「放下」,恶念放下、杂念放下、所有一切不善放下;不善的言语放下、不善的行为放下,你自然就得「自在」。日常生活当中「随缘」,没有一样不好,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,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。为什么?都是帮助我、教导我消业障,长智慧。因此处事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言行,自然诚敬谦和。

我这一生的经历,没有别的长处,说老实话,就是这二十个字,我做了将近三十年。落实在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。先要自爱;人不自爱,则不会爱人。人不自觉,则无法帮助别人觉悟。所以自爱很重要。「自爱」是什么?是知道爱自己的本性本善,爱自己的本性本觉。自爱,则所有一切不善统统远离,所有一切不觉统统远离,这叫真正自爱,真得受用。自爱之后自然会爱人。因为明了自他不二,自他是一体。知道天地万物是自性所现,六祖能师所说「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」,万物与我是一体。所以不但一切人要爱,所有动物也爱,所有鬼神也爱,所有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没有一样不爱。「爱心遍法界」,怎么会不欢喜!怎么会不快乐!我爱众生,众生爱我,我爱花草树木,花草树木爱我。他有表现,他有回报,回报过来的是树长得特别好、花开得特别香,果实特别茂盛;一点都不假。鸟兽跟我们可以一起生活,牠们很有礼貌,共同在一起学习。你说这个生活多乐!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的乐趣,释迦牟尼佛的幸福美满。

我们眼前迷失了自性,必须学圣人,学佛菩萨。佛菩萨尊重一切众生,自己谦卑。断除一切损人利己的念头。与一切人、一切物往来接触,表现的是诚敬谦和,自卑尊人。在日常生活中,善人帮助他,恶人也帮助他。只记别人的善,不记别人的恶。真正聪明人,必定爱护自己纯净纯善的心性。决定不肯把自己纯净纯善的良心,作为别人的垃圾桶。若是只装别人的不善,自己的心就变成不善,这是大错。真正修行人要把自己心里的垃圾清除干净,心里决定不放别人的过失,口中不说别人过失。口里头还会说,表示你心里很脏。所以一个人心善不善?行善不善?你听他的言谈,你看他的举止动作就晓得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虽然清楚明白,可不能放在心上。我们对人赞叹他的善,不要记他的恶,保持自己的纯净纯善。这是我们这一生学佛能不能有成就的关键所在。面对大众,如果有能力,有缘分,就要学习释迦、孔子,办班教学。尤其是拯救今天的世界,我们知道问题出在教育,疏忽了圣贤的教育。现在的教育,总的来说就是教导竞争。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升级就是战争,所以今天教育是走向灭亡的途径。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,教我们伦理道德;教我们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、仁爱和平;教我们谦和礼让。这是回归自性、反朴归真的至善教育。
Admin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202
注册日期 : 08-12-24

http://xingfuluxiaoxue.123ubb.biz

返回页首 向下

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Empty 回复: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

帖子  Admin 2009-02-18, 09:25

十、宇宙万有是一体


今天的社会充满自私与竞争,真正化解之道,必须是自己做给别人看。若仅止于讲学,没人相信。必须自己做到,时时处处力行不懈,才能感化别人。现代科学技术发达,我们以远程教学,利用电视网络,把教学的效果扩大,周遍全球。胡主席所提倡的「和谐社会、和谐世界」必定可以落实。

去年我们在安徽庐江汤池小镇作实验,成功了!证明「人民是教得好的」。推而广之,和谐世界必须是国家与国家、派系与派系、族群与族群、宗教与宗教,皆能做到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,和谐世界就实现了。此四者又须是从「团结宗教」下手,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。去年十月,我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有详细的报告可以参考。

古云:「学然后知不足」,学无止尽。到什么时候究竟圆满?唯有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,自性纯净纯善,没有对立,没有疑虑,只有慈悲,只有真诚;相知相待。尤其今天世界讲多元文化,不同的宗教,不同的学派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国家,我们是一体,要互相尊重。「互相尊重」从我开始,我要尊重他,他不尊重我不要紧,我永远尊重他,到后来他一定也会尊重我。所以互相尊重,我要先付出,不要先求别人尊重我,那就错了,那是永远做不到的。我要敬爱他,我关怀他,我照顾他,我全心全力帮助他,决定不求回报,因为我知道我们是一体,宇宙也是一体。真正觉悟、明白了,回报是自然的。当没有回报时,他还是在迷;我已觉悟,他还没有觉悟。等他觉悟时,一定跟我的心行完全相同,这是真理事实真相,佛法讲的「诸法实相」。

多元的概念,不但佛讲得很清楚,中国圣王也有这个观念。我们在雍正上谕读过,雍正皇帝说「三教是一家」。唐肃宗时有「混元三教九流图赞」碑文,里面也说三教九流是一家。「三教九流是一家,宇宙万有是一体」,将这个理念展开,即是「全球宗教学派是一家」。我们要从此处深刻体认,团结全世界的宗教学派,化解一切冲突、促进社会安定,世界和谐。
十一、结语


所以我们要发大心、发大愿,特别是要利益众生,怨亲平等,断恶修善,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。种种不如意、种种辛劳痛苦都是为众生而演出。你不如是表演,他不觉悟,这个意义非常深。我们真正明白了,多做一番表演,多一些人觉悟。觉悟的人不是一下就觉悟,慢慢来。所以要天天表演,时时刻刻表演。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六十一年,(参学十二年,讲经教学四十九年)。实则始从入胎,最后到入般涅盘,没有一样不是表演给我们看的。没有一样不是甚深的教学,我们要能体会得。再仔细想想,整个世界上的人,所有一切众生,是不是在我面前表演给我看的呢?是的,一点都不错。每一个人都是佛菩萨,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,他们是在表演,天天表演,有正面、有反面,都帮助我觉悟,都是帮助我断烦恼、开智慧。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你也是佛,他也是佛。

以上是净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浅薄体会,谨此向诸位提出报告,向诸位专家学者,仁人大德请教! 敬 祝

诸位仁者吉祥如意

大会活动圆满成功
净空 AM Ph. D
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

中国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
澳洲净宗学院院长
澳洲昆士兰大学、格里菲斯大学荣誉博士、教授
印度尼西亚夏利.悉达亚都拉州立回教大学荣誉博士
Admin
Admin
Admin

帖子数 : 202
注册日期 : 08-12-24

http://xingfuluxiaoxue.123ubb.biz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